就算难以改变什么,至少也得有“我只是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的同行们却要因此失业了”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
这表明,当我们视工作为幸福的最大来源时,我们就会在变革时期变得情绪上异常脆弱。
目前新三板上万家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也就是3760家企业是“僵尸股”。
为什么? 因为互联网下半场拼的是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而赚钱的前提是什么?就是两条: 成本+体验! 我们回头再看A公司的缺点是什么? 就是成本很难控制,比如滴滴,最初它和快的竞争打车市场,烧钱烧到背后的投资人都撑不住了,所以拼命撮合两家合并,大家以为滴滴可以停止补贴了,躺着赚钱了。我希望大家能明白,站长工具之类的平台所得出来的权重值只不过是通过有指数的关键词排名进行一系列的流量预估而产生的。 一开始几个合伙人凑钱开发了3款同城社交产品,市场表现均不温不火,用户量也始终上不去。